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一对住出租屋的夫妻因生了小孩被房东“赶走”,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人认为:“自己生孩子,为什么让其他租客来承担生活受影响的损失?”甚至不友好地反问:“都已经合租了,为什么还要生孩子?”


图源:网友评论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因为在合租房里生孩子,就要被“扫地出门”,非常不人道;夫妻两人是租房之后生育的,并不是故意违反合同,租房合同还能管得着生孩子吗?


来源:网友评论
刚性条款和柔性关怀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吗?
2024年1月26日,王女士在某租房平台合租了广州市白云区某小区单元的一间房。在此期间,王女士因生了小孩被指“违约”,被要求在3个工作日内搬离。
Transparency
视频来源:新华财经
平台方工作人员解释,该房屋属于合租房,签订合同时已提醒过最多入住人数不超过2人,并且不可以占用公共区域,现在王女士不仅生小孩,每天还有老人家过来带孩子。因为公共空间的使用,噪音扰人,老人陪护使得房屋人员增多,家用电器使用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遭到其他租客投诉。

据悉,租房合同里写明:不得超过2人/间房,且居住人年龄必须为18-40岁之间,公共区域走廊仅支持摆放鞋架,且保障正常通行,不得影响其他租户及同住人的正常使用。对于以上内容,租房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在签约确认合同之前,相关内容都有重复提醒。
9月9日,自如客服官微发文回应称已经上门看望该租客及家人,并给予租客无责退租、搬家等多套解决方案,也协助调解其和室友之间的误解,但租客还未认可这些解决方案,正进行多方协商。

图源:@自如客服
9月10日上午,广州自如营销运营部负责人谢先生就此事向羊城晚报记者回应称,在社区及平台方的协调下,王女士夫妇已经同意在10月搬离,且同3位室友达成和解,平台方则分别给予各租户一定的补贴。
一边是人道关怀,一边是合同契约;一边是普通人生存不易的困境,一边又是合租者、房东等其他人的利益受到影响。合租情况下的生育,刚性条款和柔性关怀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吗?
律师表示,虽然合同里写不能超过2人/间,但根据广州相关规定,承租人和同住人之间有赡养、抚养关系等特殊情况应除外。
2022年《广州市住房租赁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出租用于居住的房屋,承租人人均使用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不含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但是,上述通知留下了“弹性空间”:“承租人与同住人之间具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及医疗护理等特殊情况的”,不受人均5平方米的限制。
从法律角度来看,《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保障女性生育权利,《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也规定排除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
设置最低人均居住面积,是为了保障规范管理、公共卫生等要求,但是地方政策也基于人道精神,为王女士家这种生孩子、带老人等特殊情况留下了弹性空间,并没有做一刀切的规定。
特殊人群租房为何这么难?
夫妻住合租房生娃后被赶这一事件,也让人关注到了特殊人群遭遇租房市场“冰冷”对待这一现象。
有些房东、平台为了减少麻烦,对租客筑起“隐形高墙”,提出一些明显带有歧视性意味的要求,比如不租给老人、孕妇等。
今年5月,“为65岁母亲和年迈外婆租房3天被拒20次”话题引发热议,有人表示,自己为了给65岁的母亲和年迈的外婆租房子,三天内见了20余家中介,却没有一个房东愿意租给她们,大部分中介还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们“基本没可能”。

图源:视觉中国
“我担心老人在我的房子里发生意外,万一老人在我的房子摔倒或死亡,不仅要引起纠纷,可能我的房子也不好再租出去,卖的时候也会折价。”武汉市民凌女士表示,她通过中介找租客时,会要求寻找年轻的租客。
除了房东担心负责任,一些租客也不愿意和老年人合租。
“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我们不一样,而且如果他们发生意外,同在一个屋檐下,我也怕担责。”在单位附近与他人合租的武汉市民董先生表示,如果房东安排老年人一起合租,他就会换个房子。
有些老年人即便侥幸能租到房,也被要求“提供体检报告”,而且有些房东见到是老年人入住,租金会相应上涨。
据在某房产中介工作7年的刘语玲介绍:“老人的房租涨幅远超年轻人。一般来说,年轻人第二年房租涨幅在5%至10%之间,但是老年人的房租涨幅会超过20%,甚至还有房东故意大幅涨价‘逼退租户’的情况。”
多方合力共建社会愿景
特殊人群在租房市场里屡屡“碰壁”, 不只是合同与人道的单选题,也不只是房东、租客的博弈,也要结合“老龄化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两个社会愿景的构建下考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实现老有所居,让租房市场对老年人更友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托举。破解特殊人群租房难题,新探索也在展开。
据北京执业律师杨鑫介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将禁止年龄歧视写入租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相关尝试,比如杭州余杭区的法院判决房东拒租老人行为构成年龄歧视;北京推出老年公租房,配备专门的适老化设施等。
此次事件“夫妻合租房生娃”的相关课题,这家人的困境也反映出部分有生育意愿的年轻人缺乏租住条件,也要放到“居者有其屋”“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大命题下思考。

图源:视觉中国
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3.85亿人,其中育龄女性占比不低,居大不易。当城市化进程与生育政策形成交汇,住房供给体系有没有做好接纳新生命的准备?
事实上,目前全国仅有少数城市在租赁管理条例中明确禁止生育歧视,大部分的长租公寓也未设置母婴家庭适配户型。
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除了优化租赁管理条例,还需要多方合力。只有放到公共政策层面上,引进公共政策倾斜、社会支持力量,用“做加法”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消弭矛盾。
比如今年9月8日开始,育儿补贴申领正式全面开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用真金白银为育儿家庭减负。
此外,针对生育痛点施策、精准发放生育补贴、适当减低房东税费,将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优先配租范围,就业帮扶等,都是可以尝试的办法。
毕竟生育和衰老,是全社会难以绕开的课题,为当下的老人、孕妇等人群优化租房条例,改善居住生活,共建社会愿景,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的将来铺路。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央视网、新华财经、澎湃新闻、广东台DV现场、海报新闻、新京报、人民日报、极目新闻、九派新闻、羊城晚报此前报道)
文|记者 李各力
相关文章:
夫妻住合租房生娃后被赶,网友吵翻!特殊人群租房为何这么难?|第2眼09-10
【春城时评】政策宣传不能变味走样08-22
闫红:你我不只是“熟人”07-27
短剧“围猎”老年人:情感荒漠化下的资本狂欢与人性挣扎07-24
河南2025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发布07-21
中新网评:斩断私域养生直播间 “坑老”黑手需监管加力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