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
夏秋交替之际
野蜂进入活跃期
据相关媒体报道记者从湖北省十堰市急救中心获悉
近一个月来
十堰城区120
共接到14起蜂蜇伤呼救
累计31人入院治疗
其中多起案例伤情危重
案例一
遭蜂群攻击
5名村民被蜇伤
8月29日15时许,一位老人在河边洗衣,不慎将一只马蜂击落水中。老人不忍心其淹死,伸手打捞的举动却意外引来蜂群疯狂报复,结果5人被蜇伤。最终,3名伤者被送往市中医医院,经治疗后顺利出院。
案例二
男子登山途中遇袭
被马蜂蜇伤8处
8月24日18时许,一名59岁男子在登山时,突遭马蜂攻击,被连续蜇伤8处。急救中心接到呼救后,安排救护车将其接回救治。最终该男子转危为安,现已康复出院。
案例三
男子全身50多处被蜇伤
住进ICU救治16天才脱离生命危险
8月13日清晨,60岁的张大叔上山干活,行至半山腰,一群马蜂突然从树丛中冲出,对他进行攻击。短短几分钟,他的头脸、脖颈、四肢布满了红肿包块,随即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家人发现后,立即将他送往当地医院。因病情持续恶化,全身重要脏器几乎都出现功能障碍,最终他被送至十堰市太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心ICU)。直到张大叔全身肿胀消退,医护人员才看清他身上的伤痕:累计50余处蜂蜇伤口,仅头部就有32处。8月29日,经过16天救治,张大叔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现已康复出院。
为什么近期野蜂攻击性强
“秋季野蜂攻击性强、毒素浓度高,是伤人高发期。” 十堰市急救中心主任朱剑解释,此时新蜂王与老蜂王分家,野蜂为筑巢产卵会变得极具攻击性。人被蜇后,轻则局部红肿刺痛、头晕恶心,重则出现多脏器衰竭、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户外遭遇蜂群袭击怎么办
常见的蜂类有蜜蜂、胡蜂等,其中胡蜂攻击力较强,伤害性也较大。预防蜂蜇伤,一定不要穿鲜艳、荧光色或花色的衣服! (划重点!)
被蜂蜇伤后,一般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局部症状。如果被胡蜂蜇刺,可导致局部组织中毒,皮肤坏死、化脓;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致残、致死。所以如果被胡蜂蜇伤,必须尽快就医。
在野外怎样避免蜂蜇
不喷香水,不穿鲜艳衣服。
勿将含糖饮料随意泼洒。
果皮、饮料等饮食垃圾用袋子密封装好,扔进垃圾桶。
避免碰树干、树枝惊扰到蜂巢。
尽量穿长衣长裤。
在田间劳动的人群应备蛇皮袋、布单等遮盖物,紧急时用于临时护身。
面对胡蜂的攻击如何自我保护
不要扑打,以防胡蜂引来同伴一起进行攻击。不要迅速奔跑,可以蹲伏不动,尽可能地遮挡、包裹身上的暴露部位,直到蜂群不再攻击。
被蜂蜇伤后数分钟至24小时,尤其是6小时内,是黄金急救期。

拔出毒刺
如毒刺留在体内,先不要盲目去拔掉带毒囊的毒刺,可用针把刺挑出来,避免用手去抓,造成毒囊破裂释放更多毒素。
清洗伤口
被蜜蜂蜇伤:蜜蜂毒液呈酸性,可选择肥皂水、碳酸氢钠等弱碱性液体。
被胡蜂蜇伤:胡蜂毒液偏碱性,可选择食醋等弱酸性液体。
局部止痛
24至48小时内局部冰敷,可以用抗过敏药膏或清凉油涂抹,有利于皮疹的消退。
及时就医
蜇伤后观察半小时左右,一旦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或出现头痛、呕吐、心悸、胸闷、四肢无力、手脚冰凉、血尿等情况发生,请立刻就医。
来源:十堰晚报、湖北应急管理
编辑:陈籽初
责编:黄晴
主编:李淳
监制:胡阳
出品:沈阳网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戳戳视频,这里更精彩
相关文章:
注意!最近一段时间,请少穿这种衣服出门!09-10
山东将迎大范围强降雨!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阵风10级09-10
热带低压携暴雨大暴雨来袭,广东多地发布预警丨温度记08-17
未来三天济南市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区雨量超过100毫米08-14
6月25-26日,山西部分地区有阵性降水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