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葡萄牙“洋中医”在南昌的诊室里学习热敏灸技法,当保加利亚患者为中医诊疗写下感谢信,当印尼留学生用中文直播推介江西芦笋——江西中医药大学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书写中医药国际化的生动篇章。
医药为媒 架起文明互鉴之桥
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赣鄱中医药与欧洲医学正碰撞出新的火花。依托中葡联合实验室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与葡萄牙高校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今年1月组织12人代表团赴葡交流,4月又面向里斯本大学药学院师生代表团一行13人举办“走进江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交流营活动。
学习教育以来,学校还创新举办了“中国-葡萄牙中医药中心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培训班”、2025欧洲中医执业人员短期实习实训项目等面向海外注册中医师的短期培训,让“洋中医”们通过参与热敏灸、中医骨伤、体质辨识、脉诊实践、“辨药四法”等课程的学习,提升诊疗水平。
“我将用在这里学到的技术,回国后在临床上更好地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葡萄牙学员Rute Carrujo在参加培训时表示。
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建设方面,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上,由学校主持的枳实、泽泻等中药标准研究获得15国专家认可,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筑牢标准根基。
交流为钥 打开人才培养之窗
“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和文化形态。我们不仅要在海外讲好中医药故事,也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精髓,做到融会贯通,让古老的中医药瑰宝焕发时代光彩。”这是即将赴德国交流的针灸推拿学院学生们的感悟与决心。
为加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打造专业过硬、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江西中医药大学加大“走出去”力度,6名师生赴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医科大学研学,12名师生开启德瑞交流之旅,10名研究生将于9月启程澳门科技大学访学。公派留学项目申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为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在学历教育领域,学校构建起多层次培养体系:中西医临床专业已累计培养1370名国际学生,印度尼西亚教学中心现有69名学员,与葡萄牙里斯本中医学院联合培养5名研究生。今年4月,学校4个国际教育项目获省级立项,包括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天工学院、“丝路杏林”-法国中医爱好者中医健康智慧体验项目、印尼纳兰达学院学生汉语+中医养生智慧探索之旅等,为“中文+中医药”注入新活力。
实干为本 书写民心相通之卷
“您的针灸让我多年的背痛消失了!”在保加利亚中医中心,一位当地患者在一封感谢信中这样写道。今年3月,学校派出的一名中医医生在保加利亚中医中心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诊疗工作,累计接诊患者400余人次,诊疗范围涵盖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硬化症、截瘫、肥胖症、甲状腺疾病、癌症术后疼痛等15类疾病。中心运行以来成效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已收到20余封患者的感谢信。与此同时,中葡中医药中心为12名葡籍医师开展特色诊疗培训,远程健康管理服务惠及50余人次,让中医药智慧跨越国界守护健康。
在跨文化交流舞台上,留学生们成为最鲜活的“中国名片”。巴基斯坦学生法迪用中文直播推介石埠鲜笋,印度小伙Tony以英语分享芦笋美食故事——这场多语种直播让世界看见中国乡村振兴的活力。韩国世明大学孔子学院连续两年举办来华夏令营,42名韩方学生在赣鄱大地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为即将到来的建院十周年写下生动注脚。
江西中医药大学以“和合共美”的理念,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带着知识与友谊回到家乡,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标准获得国际认可,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对中医药诊疗竖起大拇指,植根红土地的江西中医药大学,正成为推动文明互鉴、培育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力量。(完)
相关文章:
江西中医药大学:搭建国际交流桥梁 让中医药亮出“世界风”08-22
ST景峰:14.25万元转让子公司股权07-21
又到“知了猴”大量出现的季节,警惕:不是人人都适合吃07-01
智汇平凉 才引未来 | 银针写大爱 仁心铸医魂——记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康复一科主任王玉霞06-28
深化闽赣文旅合作!江西文旅推介会在榕举行06-22
胃不舒服别硬扛06-19
高考志愿填报陆续启动,医学专业有哪些?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