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150分钟,这名上海石化人圆了造血干细胞捐献10年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0:56:00    

“马到成功!”4月29日8时30分至11时,经过150分钟、22次血液体外循环,上海石化热电部党委书记马晓伟完成了163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他高兴地说:“10年的期盼,今天终于圆了梦想。”至此,马晓伟成为全国第20007例、上海市第712例、金山区第68例、上海石化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整个捐献过程,马晓伟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忍受着身体的部分不适,不停地捏着小球运动着手掌,保证血液正常稳定循环。“我脑海中始终在想着,一个生命在等待着我,这是精神动力所在。”刚刚完成捐献的马晓伟坐在病床上,伸出大拇指为自己点赞,然后轻轻抚摸了一下还似乎带着他体温的造血干细胞袋,深情地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有所付出,付出是幸福的。救人一命,值得。”这袋造血干细胞,将由工作人员立即护送前往北京,挽救一位患白血病的9岁女孩的生命。

2月18日,马晓伟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电话,被告知配型成功,征询他的捐献意愿。“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很激动,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了却夙愿。”马晓伟在5年前也曾成功配型,但因受捐方身体原因,最终放弃捐献,留下了遗憾。因此,当面临第二次机会,他毫不犹豫回答“同意捐献”。

当马晓伟把期待了10年的配型成功的消息当作“喜讯”汇报给公司并通知家人时,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有了强大的后盾支持,马晓伟迅速调整生活作息,“把自己像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让捐献能够顺利进行。

受益于日常爱好长跑、骑行等运动,马晓伟保持了良好的体能。42岁的他,在后续的高分辨率匹配体检中,一路顺利过关。

4月25日至28日,马晓伟在医院先后注射了9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俗称“动员针”),促进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液中。“这个过程,身体有些不适,但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在经过4天的身体动员后,4月29日,马晓伟终于迎来他期待了10年的人生中的这件大事。

10年前的2015年,在“点燃生命的希望”金山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集中入库的上海石化专场活动中,马晓伟加入了造干捐献志愿队伍,现场采集的6毫升样本,在中华骨髓库留下了“生命种子”。

上海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1996年上海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至今712例,其中上海石化员工7例,占了接近百分之一的比例,这充分证明了央企的担当和责任。

原标题:《150分钟,这名上海石化人圆了造血干细胞捐献10年梦》

栏目编辑:杨玉红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通讯员 胡拥军、新民晚报 叶薇

相关文章:

150分钟,这名上海石化人圆了造血干细胞捐献10年梦04-30

在平凡的岗位上担当奉献04-30

何立峰出席驻沪中央金融机构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座谈会并讲话04-29

在昆高校学生集中无偿献血04-29

上海家化交出「刮骨」答卷:阵痛还是新生?04-28

计提商誉减值,投资收益大减,继上市24年来首现年度亏损后,上海家化今年首季续亏04-24

中国石化甘肃石油分公司举办“探秘智慧能源”公众开放日活动04-22

照顾患病老伴15年 妻子写下十余本“护理日记”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