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长红利渐行渐远的存量时代,并购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路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近日,在深交所举办的2025年全球投资者大会上,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总监徐正刚介绍,“并购六条”发布后,深市并购重组市场规模和活跃度显著提升,累计披露重组项目接近8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过90单,同比增长超过200%。
政策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当前,全球正在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科技创新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可以汇集各类要素资源,助力企业科研攻关、转型升级。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核心工具,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产业整合升级、畅通创新资本良性循环、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和投资价值、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2024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支持并购重组的政策措施。2024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同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六条)。2024年12月,商务部等六部委修订《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上周末,证监会还发布了最新修订的《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沪深交易所也同步修订和发布配套规则。
据徐正刚介绍,近年来,产业并购、新质生产力方向成为并购主流,新披露的重组项目中,70%的标的是新质生产力方向,80%的类型是同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并购;估值包容性也明显提升,如紫光股份(000938.SZ)收购新华三,评估增值率443.74%;典型案例持续涌现,比如跨界并购、收购未盈利资产、上市公司兼并、跨境并购等。
徐正刚说,交易所的审核效率也进一步提高,2022年至2024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时间平均压缩20%;重组实施效果良好,统计显示,2022年至2024年完成重组的深市公司,重组完成当年,收入增速超过50%的占比四成、利润增速超过50%的占比三成;另外,微并购作用有效发挥,没有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的现金并购(微并购)无需履行审核程序,实施效率更高,在提升公司投资价值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步入持续增长阶段的必然选择
“我的感觉是,并购市场的确更加活跃了,有部分医疗行业中的小公司,或是不能匹配投资人的上市要求,或是融资路径不顺畅,转而寻求上市公司的并购,这既有利于投资人的退出,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迈瑞医疗(300760.SZ)董事会秘书李文楣说。
李文楣说,在医疗器械行业中,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并购是必由之路,海外的头部公司大多基于该路径,迈瑞医疗自2008年开始进入并购阶段,陆续在美国、芬兰、德国收购公司,在国内,2024年收购了科创板上市的惠泰医疗(688617.SH),同时还做了9个跨赛道的小型并购。
“作为产业方,我们通过并购寻求的是对现有业务的补强,包括市场补强和技术补强。”李文楣说,“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把并购战略更好地执行下去。”
不过,当下火热的并购市场大多由企业主导,与之相比,由投资机构主导的并购案例还有待提升。对此,晨壹基金合伙人胡晓认为,目前正是并购基金大展身手的时候。
胡晓表示,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企业一直处于高增长通道,估值节节攀升,那段时间是典型的成长型投资,这几年水涨船高的时代才逐渐退去。同时,很多企业度过了生存阶段、初期增长阶段,目前进入了持续增长的阶段,除了内生增长,以并购为主的外延性增长也是常见选项。
但相比成长型投资,并购型投资显然难度更高。“成长型投资特别像一个友善的旁观者,而控制型并购更像是驾驶员。”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劳志明说。
“并购基金的重心是投后,即如何将附加值带给企业,赋能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只有把投后的事情先想明白了,我们才会去投资,否则会遇到非常多预料之外的问题。”胡晓说。
相关文章:
天开“黑科技” 快速拉近与未来距离05-20
时隔半月即“反悔”,锦龙股份终止出售中山证券股权,杨志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05-20
聚焦“心”服务!金霞经开区开展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讲座05-19
光洋股份拟购买银球科技100%股权,股票明起停牌,去年经营性现金流大降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