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王立华:80年前那场国运谈判,一条铁律依然有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08:30:00    

【文/王立华】

这一节讲讲,1945年抗战胜利时那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庆谈判。

回顾80年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刻,却是一场新的斗争的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投降诏书,其实之前的8月10日,就已经传出日本政府的乞降消息。紧接着,8月14日、20日、23日,不到10天时间,蒋介石连续3次致电毛主席,邀请他到重庆“共定大计”,商讨面临的各种重要问题。

去,还是不去?成了一个必须做出抉择的重大问题。

为什么难以抉择?因为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了,抗战时期凝聚中国社会特别是国共两党共识的中日之间民族矛盾解决了,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战危险。

这是有证据的。几个月前,德国法西斯刚刚投降,在5月18日国民党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在内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这说明,蒋介石打内战的决定已经下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敢让自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去虎穴冒险吗?毕竟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先后扣押张学良、杨虎城的事刚刚过去几年,何况对共产党这样他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心腹大患。

周恩来曾讲了一句话:“敌人可以在三五分钟之内消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无法在三五年内将他们造就出来。”像毛主席这样的伟大领袖,那就更不是三五年能够造就的问题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抉择之难可想而知。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什么呢?在他看来,不管中共中央、毛主席答应不答应到重庆谈判,他都可以有得无失,达到与己有利的目的:

其一,蒋介石估计毛主席是不敢冒险到重庆的,如果在他再三邀请后拒绝到重庆,就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他发动内战就可以把战争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使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

其二,如果毛泽东来了,就给共产党几个内阁职位,迫使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这样,他最后仍可以消灭已变成赤手空拳的共产党。

其三,可以取得准备全面内战、特别是调兵遣将所必需的时间。抗战结束时,华北、华中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都处在八路军和新四军包围中,在东北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一小部分抗日武装在活动,国民党军在那里是空白。由于长期奉行消极避战以保存实力的政策,国民党军主力基本在大后方,在中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运送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评论说: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华南和华东仍被日军占领着,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任何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要拿到华北,他就必须同共产党人达成协议,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其四,虽然蒋介石打内战的决心已定,但要放手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刚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全国人民普遍反对再发生内战,强烈要求实现国内和平。在国际上,美英苏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也都不赞成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蒋介石打出和平谈判的旗号,无论能不能谈成,都可以以此来掩人耳目。

毛泽东飞抵重庆,从左到右依次为:张治中、毛泽东、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

面对蒋介石的这一着,毛主席的态度是:可以去,必须去。因为去了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为什么这样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涉四个条件,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毛主席考虑的是道义高地、人心向背。

其二,去了会不会造成 “城下之盟” 的局势?毛主席说,签字之手在我。自然必须做一定的让步,在不伤害双方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他设想了可以作出让步的限度:第一步是广东至河南;第二步是江南;第三步是江北;但陇海路以北迄外蒙古一定要我们占优势。我方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如果这样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

其三,如果蒋介石翻脸怎么办?毛主席说,如果这些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板房。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毛主席真的做好了一切准备,临行前决定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书记处另推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以便他和周恩来走后,书记处还有5人开会。还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当年老蒋扣押张学良等人的事情,表示对蒋介石的敲打和不怕。

其四,不能让蒋介石占了便宜。他要争取时间抢夺胜利果实,下山摘桃子,想利用谈判迟滞我军行动,争取时间,我们不能让他得逞。命令部队迫使敌伪向我投降,不投降就进攻消灭,同时占领一切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抢占东北。毛主席早就把目光转向东北,他认为即便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其五,如果谈判期间蒋介石派军队进攻解放区怎么办?据萧劲光回忆,毛主席对我们这些即将奔赴前线的同志说,同志们担心我去谈判的安全。蒋介石这个人我们是了解的。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你们打了胜仗,我谈判就容易些,否则就困难一些。他对即将回太行的刘伯承、邓小平也是这样说:放手打就是了,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的。毛主席这样的认识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其六,出其不意争取主动。蒋介石8月14日发出邀请电两天后,毛主席回电说,朱德总司有一电陈述意见,待你表示了意见之后,再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蒋介石8月20日第二次发出邀请电两天后,毛主席回电说,为了团结大计,先派周恩来同志前去进谒,还是没有答应。当时,国民党在延安的特务也报告说,得到中共可靠消息,毛主席不会去重庆,但当蒋介石真的以为毛主席不会去,假戏真做再演一次的时候却出意外了。8月23日,蒋介石第三次电邀毛主席时,得到了极其肯定的答复:“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蒋介石既无诚意,也没有估计到毛主席真的这样快的就要到重庆,连个谈判方案都没有准备好,只能由我们先提出意见。

其七,最大限度保证安全。因为苏联和美国都主张毛主席去重庆谈,也对毛主席安全问题有考虑。在美军中国战区司令官来电,毛主席复电说,欢迎赫尔利大使来延面叙,自己和周恩来可以与赫尔利大使同机飞渝。你总不能连美国大使都敢干掉吧?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到延安迎接的蒋介石代表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开始了长达43天的重庆谈判。

在重庆期间,毛主席与蒋介石进行了多次直接商谈,而具体谈判主要由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代表进行。蒋介石的谈判方针是:对政治要求可以“极度之宽容”,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政令军令统一是中心。说白了就是作一些开放民主的空头许诺,用“统一政令军令”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存在。我们则是迫使蒋介石兑现其民主的许诺,对解放区土地和人民军队数量等问题作出必要让步,争取不再打内战,实现和平建国目的。在近一个月的商谈中,国共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军队缩编、解放区、国民大会等问题上却搁了浅。

枪杆子是核心问题,是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蒋介石要的是这个,让步可以,但必须是双方对等,必须进行政治上的改革和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安排,否则,我们不可能把生死存亡的保证拱手送给这个独裁政权。

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口头上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结束国民党的“训政”,承认某些民主权利,召开和平建国的政治协商会议等,在军队和解放区政权这两个问题上无法达成协议,作为悬而未决的问题继续商谈。

1945年在重庆,毛泽东与蒋介石互相敬酒

谈判期间,毛主席拜访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向他请教对谈判的看法。章士钊在手心写一“走”字,又耳语说“三十六计,走为上”,劝毛主席速离险境。这也是大家共同的担忧,重庆绝非久留之地。10月11日,也就是“双十协定”第二天,毛主席在张治中陪同下飞回延安。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在谈判前、谈判中和谈判后,国共之间的战事始终没有停止。毛主席到达重庆的第二天,蒋介石就重新颁发他在十年内战时期手订的《剿匪手本》,指令各部队在“剿灭共匪”的作战中“切实遵行”。同时迅速调动兵力向解放区推进和进攻,要控制华北、华东的战略要地和交通线,分割我解放区,企图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我党在谈判中屈服。山西的阎锡山集中了13个师的兵力,侵入我晋东南上党地区。毛主席身在重庆还敢打吗?但毛主席的意见是打得越好他越安全,对谈判越有利,没有其他的办法。9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发起上党战役,对阎锡山部队进行反击,最后歼灭35000余人,并且生俘占领解放区的军长史泽波和多名师长。毛主席也安全地回到延安。

尽管全国人民对重庆谈判抱着很大希望,党内一部分同志对和平建国也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中国从此进入和平民主新阶段,但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国民党蒋介石一定要打内战,我们尽最大努力还是不能制止。

重庆谈判的“双十协定”公布后第一天,蒋介石又向各战区司令长官发出了一份杀气腾腾的密令,要求遵照他所订《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紧接着,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了进攻解放区的作战计划,要在6个月内击溃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然后分区进行清剿,以期“根绝匪患”。由于我军自卫还击取得的一连串胜利,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同意中共代表团提出的无条件停战的建议,1946年初出现了一段暂时和平的局面。

但和平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到1946年3月以后,就出现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又过了3个月,从1946年6月开始,蒋介石彻底撕破和平面具,发动全面内战。先是全面进攻,损兵折将;气势汹汹9个月后,1947年3月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4个月后蒋介石重点进攻失败,我军主力部队进入战略反攻;到1948年秋,我军开始战略决战,歼灭国民党重兵集团,蒋介石下野,国民党求和。这个过程不到3年时间。

蒋介石为什么会输得那么快、那么惨?原因有多个,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意孤行打内战,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人心动向变了,蒋介石被孤立起来了,群众站在我们方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这道理看起来好似空虚,在历史进程中却是坚硬的铁律。

到1949年4月,国共两党再次谈判是在北平。国民党代表团要求划江而治、不惩办蒋介石等战犯,还有其他一些要求,那怎么能行呢?当年希望和平建国,但你一定坚持要打,打又打不赢,把家底都打没了才来乞和,有那样便宜的事情吗?

新中国的太阳马上就要升起了,毛主席和周恩来劝国民党谈判首席代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张治中不要回南京了,留下来一起建设注定是前程似锦的新中国。周恩来甚至对他说:在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现在不能再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还通过地下党秘密地把他的家人也接到北平了。

张治中留下后参加了新政协,后来又成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讨论新中国的名称时,是他建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

以理服人|一顿饭背后的作风对决05-12

王立华:80年前那场国运谈判,一条铁律依然有效!05-12

巴基斯坦总理:希望通过和平对话方式解决与印方问题05-11

七旬大爷出门散步被拉去割眼袋,女儿赶到时已出手术室:血从眼角浸出,眼睛都肿了05-09

政府补贴+百万现金直补!重庆车展6月7日开幕05-08

沪蓉高速宜昌⇋重庆 5月10日起这些路段将交通管制05-08

荣昌排第一,重庆网红打卡地变了05-07

一见·历史交汇点,展望习主席俄罗斯之行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