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尤 张莎
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空间布局具有复杂性与独特性。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在8月19日举行的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健介绍,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基本市情,本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协调发展’城镇体系”,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作出了安排部署。
首先是依托中心城区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中心城区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载体,也是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我们联动实施产业引领、创新策源、开放带动、服务示范行动,中心城区增长极和动力源作用显著增强,2024年常住人口达1058.5万人、集聚了全市三分之一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达1.34万亿元、占全市比重提高至41.7%。下一步,将主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深化实施中心城区强核提能级行动,强化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支撑引领,建设科产城融合发展功能片区,不断增强产业引领、科技创新、门户枢纽、综合服务等功能,以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带动全市域发展能级整体跃升。另一方面,加快推动渝西地区、渝东新城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支持广安市“同城融圈”,联动建设“1小时通勤圈”、优质产业圈与便利生活圈,构建一体协同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
其次是提升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以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区县城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中心城区外区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54%。下一步,将主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实施区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工程,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培育具有重要节点功能的特色中心镇,以铜梁、梁平、丰都等15个区县为重点,提升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另一方面,促进区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互促,推动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建设科产城、港产城、产城景一体发展的现代化郊区新城,“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强县富民,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人口就近就业。
第三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当前及今后10年,仍处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们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改革牵引,强化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四千行动”等重大政策赋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2024年主城都市区与山区库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缩小至1.66:1,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2020年的2.45:1缩小至2.24:1。下一步,将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充分发挥超大城市市场空间、要素融通等优势,推动城市与乡村在规划、产业、要素和体制机制方面的融合,以城带乡大力培育拓展新市场、新渠道、新业态,加快走出超大城市城乡融合乡村全面振兴新路。二是深化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导规划、科技、经营、资金进乡村,推动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村,畅通城乡要素双向顺畅流动的制度通道。三是深化城乡一体化治理,聚焦城乡人口结构变化、产业配套需求,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推动现代化治理资源和手段向乡村覆盖,共享数智赋能现代化治理新体验。
原稿点击>>权威发布|重庆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重庆巴南回应“一校区未完全完工9月将开学”:正招标进行治理 若未达使用标准不会投用(红星新闻)08-22
权威发布|重庆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08-19
逐梦沃野赴山海 尽显身手助振兴 3个项目获2025湖北省返乡创业项目大赛冠军08-16
书香筑廉,共绘司法清风——宛城区人民法院举办读书分享会08-14
选美太原|全城正涌“动”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