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销售指的是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经营者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购买决定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销售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1. 夸大或虚构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
2. 虚构交易记录或用户评价以误导消费者;
3. 使用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等价格表示;
4.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5.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真品;
6. 不以真实姓名和标记进行销售。
处理虚假销售,消费者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向商家提出退换货要求、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并保留相关证据如交易记录、商品图片等以便维权。在法律层面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公私财物可能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相关文章:
海外圈粉!一季度安徽“新三样”商品出口增长58.3%04-30
住民宿被偷拍,充值后遇闭店……消费者维权痛点如何化解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