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欺骗群众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01:33:15    

欺骗群众的行为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销售掺杂、掺假商品:

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如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谎称是正品的商品。

虚假价格表示:

采取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高额回报承诺:

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承诺高额回报,吸引群众投资。

虚假项目或合同:

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逐步将群众骗入泥潭,如以种植、养殖名义骗取资金,或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吸收公众存款。

混淆投资理财概念:

利用新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

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编造各种情况欺骗上级、同级、下级,欺骗群众,把坏的说成好的,假的说成真的,或者对应该汇报、公布的情况不公布,或者公布虚假内容。

通过利诱手段:

如通过“下乡送服务”、“免费赠送生活用品”等为幌子,隐瞒事实真相,欺骗群众办理电话卡。

邪教组织诈骗:

邪教组织利用收取“奉献款”、销售邪教用品等名目诈骗群众钱财,并且宣扬歪理邪说,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危害群众健康。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财产损失、心理伤害甚至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坚决打击和防范这些欺骗行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在平凡的岗位上担当奉献04-30

最新通告!公开征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线索04-27

太白县开展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宣传活动04-26

武汉公安政务服务184个办事点“一张地图”,市民可实现“一图走江城”04-25

钟山区委统战部:积极探索网络统战工作新路径04-24

“畅享文化盛宴 共筑文明家园”文明实践项目——东丽区金钟街轩和里社区04-24

神木公安|大柳塔派出所开展环食药专项检查,守护群众安全04-24

视频 | 群众新闻网“群数”数字藏品平台上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