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张艳征:
做工业产品数字化“全能制造者”

5月14日,张艳征正在调试教学设备。 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做逆向建模,想要把舰艇面做得细腻,可以多打几个锚点……”5月14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张艳征,正指导学生制作舰艇模型三维设计图。
13年前,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张艳征成为一名职高学子。时光流转,他成为一名职教老师,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获得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还培养出10余名省级、国家级竞赛获奖学生。
回顾来时路,张艳征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姥爷影响,他自小就喜爱做手工,中学毕业后选择就读玉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机械制造专业。
他怀揣热爱和梦想,积极参加校企融合活动,在企业车间与校园理论交织的“熔炉”中,努力锤炼本领。
“在车间里,跟着师傅们启动数控机床、输入复杂程序代码,看着机床刀具精准切割,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现实场景中,别提多有成就感了。”张艳征笑着说,为了能多跟师傅们学手艺,他寒暑假几乎没有休息过。
始于兴趣,得于钻研,成于坚持。职中3年,他先后获得唐山市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河北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也因此在还未毕业时就被玉田县一家企业聘用,从事机械装调工作,月薪近8000元。
可两年后,张艳征却选择结束县城里安逸的生活。
“我不想每天过‘工业机器人’一般的生活。我想成为技术能手,不断学习钻研、超越自己。”张艳征说。
根据相关政策,张艳征凭借以往参赛成绩,免试进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再次入学,他明确目标——从传统机械操作手变为工业产品数字化“全能制造者”。
工业产品数字化包含三维扫描、逆向建模、数控编程加工等近10个方向专业知识,想要精通绝非易事,但张艳征有自己的学习秘诀——以赛促学。
“课堂上,一位老师要为五六十名学生授课。加入参赛小组,10余位老师指导三五名学生,针对性强,学习效率更高。”张艳征说。
为了站在更高舞台与更多高手同台竞技,张艳征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数控车床的操作以及软件编程,废寝忘食攻克一个个难题……2018年,他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赛二等奖,是当时此类比赛全省最好成绩。
获得国赛佳绩,张艳征再次面临选择——一边是事业单位的邀请,一边是留校继续学习。
张艳征选择了后者。他说:“一技在手胜千金,只要手握真本领,人生处处是机遇。”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赛,比赛内容从单一产品制作扩展到产品设计制造全流程。这对张艳征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他先后3次到广州参加培训。白天,他跟着老师学技术。晚上,趁着他人休息、设备空闲,他抓紧时间进行实训,最长一次连续练习27个小时。回校后,他又向其他专业老师请教,学习艺术设计、视频剪辑、展板制作等知识,填补专业盲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张艳征获得大赛一等奖。
用奋斗书写出彩人生的同时,他更想照亮更多学子的追梦旅程。毕业后,他选择留校任教。
在学生眼里,张艳征教育模式总是“量大管饱”。
“老师会在教材之外,给我们买三维数字化、多轴加工编程等课程,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买来数十种同类产品,帮助我们了解其设计理念。根据每个人情况,定制个性化课程。”机械工程学院2023级现场工程师班学生李浩霆说,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本事。
在张艳征的课桌上,摆放着他和团队制作的人形机器人机械手指关节零件。
“目前,我们正帮助一家企业解决误差在6微米以下的制造难题。”张艳征说,“科技在奔跑,我们不能散步。让教案接轨生产线,保障教学永远‘新鲜’,才能带领学生们在技能浪潮里乘风破浪。”
(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致敬青年先锋|张艳征:做工业产品数字化“全能制造者”05-25
千山荟商城:会员制购物模式带来新体验05-21
记者走基层|先烤后冻,邱县红薯身价涨十倍05-20
厨电企业如何实现“长期增长”?05-15
第十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启动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