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农田之“渴” 排群众之“忧”
——我市干群齐心协力打好抗旱“主动仗”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丁小凤 兰天
日前,在灵台县星火乡东岭村,一辆拉水车牵引着抽水泵,在山下小河与朝天椒种植基地间往返,为干渴的辣椒苗送去甘霖。“全县种植朝天椒6270亩,其中3400亩已实现滴灌,剩余2870亩需人工灌溉。我们已组织村民就近取水浇灌,确保所有辣椒苗及时补水。”灵台县蔬菜办副主任张晓峰介绍道。
灵台县田间,拉水车牵引着抽水泵,往返于山下小河与种植基地。
今年以来,我市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持续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以“水”为令,“渴”不容缓。从智能滴灌穿透干涸土地,到无人机在麦浪中播撒生机,一组组精准施策的“抗旱密码”在陇东大地书写稳产答卷。
为最大限度减轻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当前抗旱工作技术指导意见》等,会同市水务局派出3个市级农业抗旱减灾指导工作组,指导各县(市、区)落实减灾措施。积极加强与水务、气象等部门沟通,开展雨情、墒情会商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农事建议,测定土壤墒情,指导群众落实抗旱减灾措施。截至5月22日,全市累计动员群众覆土压实地膜28.86万亩、喷施叶面肥64.71万亩、抗蒸腾剂60.29万亩,启动水利设施灌溉33.38万亩,努力减轻因灾损失。与此同时,对已播种的玉米、马铃薯地块,及时组织群众查苗补苗46.07万亩,提高保苗率。对干旱较重的出苗地块,及时拉水补灌、点浇点灌22.05万亩,铺设临时滴灌管道灌溉2.91万亩,全力保障279.3万亩春播粮食作物正常出苗生长。对因干旱未播种的地块,动员群众拉水造墒播种或改种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

平凉市积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市水务局亮出“组合拳”,积极汇报市政府向7县(市、区)第一时间拨付到位水利抗旱专项资金350万元,全力保障群众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用水原则,各县(市、区)积极行动。一方面,发布节约用水公告,统筹安排各业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引洮二期工程调水220万立方米,并启用应急备用水源30处、封存的机电井16处,实现了日增加供水3300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截至5月23日,各县(市、区)投入抗旱资金175万元,积极采取开辟水源、拉水送水、分时供水等应急措施,累计解决90701人1308头牲畜饮水受影响问题,为群众拉水送水357辆次,解决12390人1090头牲畜饮水问题。
静宁苹果是助农增收的“致富果”,更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振兴果”。当前正值苹果幼果增长发育关键阶段,为最大限度降低干旱天气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市林草局特制定《苹果抗旱保果技术要点》,迅速组织开展抗旱保果行动,突出新植园抗旱保活和挂果园丰产,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实时监测墒情,及时滴管补水保苗;乔化果园采取人拉、车运、机灌等方式,浇水灌溉;筹集资金购贮肥料、农药、农膜、保水剂,全面落实松土保墒、覆盖保墒、叶面补肥、抹芽控梢等抗旱措施,全力打好果园抗旱“主动仗”。
静宁县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实时监测墒情,及时滴灌补水保苗。
同时,各县(市、区)也通过调度水源、抗旱喷防、旱播育秧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小灾害损失,助力农业稳产丰收。
静宁县水务、农业、气象部门拧成“一股绳”,水利设施应灌尽灌,农技队带着改种方案下田,气象预警实时推送,让有限水源精准滴灌在粮食生产的“关键节点”;

庄浪智慧滴灌实现抗旱保果。
庄浪县创新应用智慧节水灌溉系统,“手机一点、自动灌溉”的智慧农业新模式,不仅有效应对了干旱挑战,更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华亭市利用节水灌溉、滴管喷淋、人工浇灌等设施,对玉米、薯类、蔬菜、药材等农作物开展施水作业。
华亭市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减轻病虫、倒伏和早衰等危害,减少小麦因灾损失,促进小麦保大穗、增粒重、提单产,达到稳产增产的目标;

崇信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节水灌溉技术培训。
……
眼下,从梯田到川地,从麦田到果园,抽水机的轰鸣、无人机的嗡鸣与农技员的讲解声交织成抗旱交响曲。当科技甘霖渗透每寸土地,我市正以“保苗、保墒、保丰收”的实干,筑牢群众“粮袋子”“果篮子”的安全防线。

相关文章:
解农田之“渴” 排群众之“忧”——我市干群齐心协力打好抗旱“主动仗”05-25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党的二十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05-23
武汉市黄陂区城管创新三项机制 提高群众投诉处理效率05-22
【视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增至25项,甘肃+1→05-21
三穗县武笔街道: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 绘就宜居新图景05-21
五女店镇:党建引领“四荒”整治,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05-20
记者走基层|先烤后冻,邱县红薯身价涨十倍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