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在城市与自然中穿行 太原夜骑持续升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07:34:00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上,一辆辆自行车穿梭其间,车灯连成流动的光带,与汾河公园的美景交相辉映。

  随着太原夜骑热潮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骑行队伍。然而,自身技术不过硬、自行车安全不过关、夜间光线条件差、路况复杂等因素也暗藏安全隐患,这些该如何应对呢?连日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为广大市民探路并且让专业人士给出骑行意见。

  汾河两岸 夜骑者的“黄金走廊”

  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沿汾河东、西两侧设置,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迎宾桥以南2公里处,东西全长75公里(道路67公里、高架桥8公里),自行车道净宽5米,面层采用环保、耐磨、鲜艳、防水的彩色陶瓷颗粒,两侧各设2米绿化带。这里设计时速控制在15公里以内,设置出入口30余个,两层观景平台5个,一层休憩平台6个,助力推行系统52套,东西两岸共布置路灯877盏。为方便广大市民前来体验,还专门优选了4段停车便利、高低错落、绿化景观俱佳地。

  南内环桥至跻汾桥路段,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处应急呼叫装置,沿途还有志愿者服务点、休闲座椅等设施,随时为骑行者提供帮助。

  “以前晚上想骑车锻炼,总担心路上车多不安全。现在的自行车道又平又宽敞,晚上灯光也亮,一家人骑车特别放心。”正在陪孩子骑行的市民张女士说,她每周都会带孩子来一次,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汾河夜景。

  通过连日观察,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发现,每天晚上7点到10点是汾河景区自行车道最热闹的时候,有组队的爱好者,有带孩子的家长,有骑行回家的上班族,有锻炼身体的市民,还有不少外地游客。家住太原市小店区的骑行爱好者王先生说,他坚持夜骑已有两年,见证了汾河两岸骑行热度的攀升。

  在长风街某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王强,手机里存着一条“黄金夜骑路线”:从公司楼下骑共享单车出发,沿长治路向北转入滨河东路辅道,途经南内环桥、迎泽大桥,最终抵达胜利桥北侧的汾河晚渡景区,全程15公里。“以前加班到晚上9点,开车回家堵在南内环桥能把人逼疯,现在下班骑车回家,晚风一吹,神清气爽,运动的同时还可以将一天的‘班味儿’一扫而光。”他笑着晃了晃车把上的夜光挂坠说。

  这条路线的妙处,在于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城市到自然”的切换。穿过车流密集的商业区后,滨河东路的自行车道突然开阔起来,右侧是呼啸而过的汽车,左侧是渐暗的汾河水,远处跨河大桥的灯光亮起,整个太原都弥漫着浪漫的气息。王强说,最治愈的是经过跻汾桥时,桥体的蓝色灯带会在水面投下倒影,车轮碾过桥面的震动声与晚风穿过桥洞的呼啸声交织。

  在五一路一所医院工作的护士乔晨,加入了“下班骑行群”。群里20多人都是医院同事,约定每周三、五下班后一起骑行。“我们带的装备很全,车把上绑着保温箱,里面放着冰袋和葡萄糖水,谁体力不支随时能补充能量。”她指了指队伍末尾的男同事,“他车后座绑着急救包,上次有个骑友低血糖晕倒,多亏他处理及时。”

  68岁的退休工人范正民,车筐里总放着一袋蔬菜,他说每天傍晚都会在路边买好第二天的食材。“比超市便宜多了,晚上的菜都处理打折,2块钱就能买3把油菜。溜达的时候顺便干点正事儿,免得让老伴叨叨。其实每天骑骑车子,连失眠都好了不少。”

  夜骑在路 安全第一

  “夜间骑行,‘被看见’比‘看见’更重要。”骑行多年的资深爱好者石先生说。他向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展示自己的“安全套装”:车把中央装着LED前灯,能照亮前方50米的碎石和水洼;车尾绑着太阳能爆闪红灯,阴天也能持续闪烁8小时;手腕和脚踝上的反光环,在车灯照射下会发出刺眼的白光。

  他特别提醒,夜间骑行如果喜欢穿深色衣服,务必在背包上挂块反光板。因为汾河景区部分路段有柳树遮光,普通车灯照过去,深色衣物会像“隐形衣”。若选择骑共享单车,要先检查车子各项功能是否完好。“听到身后有人鸣笛,别猛打方向。”石先生说。夜间视线受限,若骑行者突然变道,很容易被追尾。正确做法是减速靠边,用左手向后示意,确认安全后再移动。有些粗心骑友没检查车灯电量就贸然夜骑,有时候刚刚骑了一小会儿,车灯没电了,这样非常危险。总之,出发前必须准备好,不能着急一时。夏季的太原经常有雨,道路地面潮湿,尽可能避免夜骑,真想骑,要注意车速,不宜过快,容易侧滑。夜晚蚊虫相对较多,应戴好防护用具,魔术巾可以多带两条。

  资深骑友总结出“三优先”原则:优先选有隔离栏的专用自行车道(如汾河景区南北两岸),这类道路能避开机动车干扰;优先走路灯密集的主路辅道(如迎泽大街、长风街),避免穿小巷抄近路,以防有突发状况;优先结伴走熟悉路线,若尝试新路线,可提前用导航软件查看“夜间实景”,确认道路适合骑行。

  另外,太原夜间温差大,骑行半小时后容易出汗,若在汾河景区休息,别坐在风口处。有骑友遇到过突然受凉引发肠痉挛的案例。建议随身带件轻便防风衣,停车就披上。

  为保障夜骑爱好者的安全,太原市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交警部门加强了对夜间自行车道的巡逻管理,严查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城市管理部门对主要路段的路灯进行了检修和维护,确保照明充足。此外,汾河景区还在自行车道沿线增设了应急呼叫设备。

  为规范自行车道使用,太原市汾管委专门发布《太原市滨河自行车道管理公告(试行)》,明确滨河自行车道仅服务于非助力自行车骑行,电动自行车及其他车辆禁止驶入;车道实行右侧通行,不得逆向行驶,骑行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骑行者须年满12周岁以上,如未满18岁须有成年人陪同。

  选择自行车 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自行车不仅是通勤工具,更是健身、休闲的热门选择。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车型,消费者该如何挑选?“选对车,对骑行者尤为重要,关键部件看性能。”太原一家知名自行车品牌的店主王老板说。

  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其材质和尺寸直接影响骑行感受。铝合金车架重量轻、价格适中,适合大多数骑行者;碳纤维车架更轻便且减震性好,但价格较高,适合专业进阶者。车架尺寸需与身高匹配,身高150cm至165cm的可选26寸车架,165cm至180cm的适合27.5寸车架,180cm以上可考虑29寸车架,确保骑行时身体舒展、发力顺畅。

  链条和齿轮的质量决定了骑行的省力程度。通勤休闲骑行,8-10速变速系统足够满足需求;若常骑行陡坡或复杂路段,建议选择11-12速变速系统,能更精准地适配不同路况,减少体力消耗。购买时要检查链条是否顺滑,换挡是否灵敏,避免出现卡顿、跳挡等问题。

  轮组的刚性和稳定性很重要,优质轮组在高速骑行和过弯时能保持稳定,减少晃动。轮胎的选择需结合路况,城市道路可选光头胎,滚动阻力小,骑行更轻快;山地路段则要选齿胎,增强抓地力。同时,要注意轮胎的耐磨性和防爆性能,定期检查胎压,避免因胎压过高或过低导致爆胎。

  “售后很关键。”某自行车店的销售人员说,正规门店的保修服务、调试维护能延长自行车寿命。消费者应选择有资质的商家,避免购买“三无产品”,同时保留购买凭证。

  此外,试骑体验必不可少。市场上自行车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业内人士建议,普通通勤者选择2000元以内的中端车型即可,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专业骑行者可以根据预算升级配置。但需要注意的是,价格并非唯一标准,性价比更重要。

  总之,选择自行车要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综合考量骑行场景、个人身体条件和关键部件性能,才能挑到最适合自己的“座驾”,让每一次骑行都安全又畅快。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贾蔚然

相关文章:

在城市与自然中穿行 太原夜骑持续升温07-16

林俊杰自曝心脏出问题,演唱会突发揪心一幕!热搜爆了07-14

太原推出夏日清凉之旅07-13

恩施州应急队伍联动守护“平安夏日”07-12

曾被终身禁赛球员将出战“赣超”?江西足协通报07-12

青岛市退役军人李鹏以天基物联网为基础 打造海上救援新生态07-11

6岁男孩骑车刮到宝马车 不顾自己摔伤却要先赔偿07-11

港姐夺冠热门朱绰盈宣布退选,由黄晓明推荐参选;本人发长文回应:不再需要这些后冠的认可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