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开支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或编造不存在的费用,或者超出实际支出的费用进行报销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不道德且违法的行为,可能涉及诈骗、贪污、行贿等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纪律和经济效益。
虚报开支的具体手段包括:
虚构支出:
即虚构本不存在的交易或事项,骗取单位付款,并与同谋者私分、自己直接领取或设法冒领。例如,虚构合同支出、伪造发票报销虚构的费用等。
虚增支出:
即存在导致支出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但报账时设法加大支出金额,从而侵吞差额支出。例如,虚增他人存款额以虚增应付利息、虚增发包工程量、加大材料消耗量并私自销售等。
虚增利润骗取奖金:
当奖金与经营业绩挂钩时,当事人可能通过操纵利润来骗取奖金。
虚构损失:
包括谎报单位资产状况,将优良资产评定为不良资产予以报废,或以公款弥补个人损失等。
虚报开支的法律责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虚报金额较小,可能只构成违法行为;但如果虚报金额较大,特别是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单位,可能构成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此外,如果涉及知情人并有教唆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为了打击虚报开支的行为,企业和个人应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虚报开支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
相关文章:
一季度济南市属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向上向好态势04-29
从排队看世博展馆到会场上经贸洽谈 四川与日本如此“火热”04-29
临沂综合保税区:“保税+”带来什么?04-28